海綿城市,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,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彈性”,下雨時吸水、蓄水、滲水、凈水,需要時將蓄存的水“釋放”并加以利用。海綿城市建設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,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,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,更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、滲透和凈化,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。
隨著城市居住用地面積不斷增加,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區域的不透水硬質材料替代,現存硬質場地基本為灰色建筑,土壤經反復夯實硬化,幾乎喪失透水性能。常規硬質工程雨水管理,并未對雨水有害后果做出相關回應,排放方式僅是簡單地將污染問題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。根據海綿城市相關理論,城市內部大面積硬質場地在暴雨期間,應有效解決快速排水問題,減少地表徑流,在一定情況下,增加凈水與蓄水功能,增加生態效益。雨水自然下滲、凈化和收集面臨很大挑戰。住宅區的景觀用地應考慮結合海綿城市設計方法,在有限的綠化面積里,采用下滲、滯留、凈化的策略,緩解城市居住區洪澇災害。